首页 > 农民权利 > 农民天地 > 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及全面小康

2017-05-31 A- A+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党的十八大强调,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沿着共同富裕道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达到了总体小康、实现了部分先富而又出现了过大的贫富差距之后,走向共同富裕还是导致两极分化的历史关口,决定前途命运的关键之举,是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和智慧,解决发展起来以后所遇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难题,不断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必经之道。

27.jpg

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进入21世纪以后,与少数先富群体相比,广

大普通群众的一系列民生问题突出起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向共同富裕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行动的坚定与认识的自觉紧密相联,只有更加自觉坚定地走共同富裕道路,才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光辉旗帜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

  1、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光辉旗帜,共同富裕更是社会主义的光辉旗帜。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理论到实践的跨越、苏联模式到中国道路的提升历程中,共同富裕始终是强劲引力和持久动力?

  科学社会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的两极分化中,发现共同富裕是未来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根本物质条件的剩余价值规律,“制约着同资本积累相适应的贫困积累”,结果“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这种财富和贫困基于同一规律向两极同时积累的趋势,导致社会化大生产被周期性破坏,将人类社会推入重重危机之中,因而未来社会要健康运行,必须消灭导致贫富两极分化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扬社会化大生产、弃资本主义私有制、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结果必然是共同富裕。马克思恩格斯预见,在未来的新社会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通过社会化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列宁则确信,“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支配根据科学原则进行的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以便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的,最幸福的生活”。可见,共同富裕的理念一开始就写在科学社会主义旗帜上,召唤着无数先进分子和人民大众为之不懈奋斗。

  我们党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明确提出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建国后不久,农村个体经济中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苗头,城市私营工商业中开始发生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毛泽东见微知著、深谋远虑,认为“走资本主义道路,也可增产,但时间要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我们不搞资本主义”。1953年由毛泽东主持起草的有关决议提出了“共同富裕”概念,指出:“为着进一步地提高农业生产力,党在农村中工作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善于用明白易懂而为农民所能够接受的道理和办法去教育和促进农民群众逐步联合组织起来,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业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生产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以便逐步克服工业和农业这两个经济部门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并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毛泽东坚信,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五年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60年前提出的“共同富裕”这一明白易懂的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燃起了广大群众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干社会主义的激情,“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个观念从此深深扎根在中国人民心中。

  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把共同富裕明确提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在反思以往探索和现实探索基础上,党对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意义有了越来越深入的认识。什么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的普遍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也不是资本主义的贫富悬殊,“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又不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各部分人得益会有多有少,同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为什么要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仅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的,“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共同富裕还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原则、目的、特点、优越性,“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联系起来,使实现共同富裕建立在提高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相结合的科学基础上,由此确立了社会主义本质“五句话”的整体概念,使共同富裕成为社会主义的最本质要求。

  2、改革开放的成败标准

  改革开放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因而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不仅是我们党发动和深化改革开放的基本动因,也是判断改革开放成与败的根本标准。

  邓小平发动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就是要通过改革开放走出一条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新路。他一开始就肯定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否定了平均主义的“老路”,提出了波浪式发展的“新路”,他说:“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

  邓小平按照改革开放的初衷和目的,关注人民贫与富的实际变化,先后对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提出了侧重点不同的要求。在共同贫穷的改革开放初期重点强调共同“富裕”,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鼓励一部分人和地区尽快先富起来。而在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同时又出现贫富差距过大的新情况以后,开始特别强调“共同”富裕,指出“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要求研究“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并设想在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是,他晚年认识到“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这个问题要解决。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能不能解决好,事关改革开放的初衷和目的能否达到、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是否改变。

  总设计师邓小平根据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先后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成与败的“十个如果”思想。例如,“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如果搞资本主义,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十个如果”集中起来就是,如果造成贫富两极分化、没有实现共同富裕,就会形成新的资产阶级,走上资本主义邪路,发生“出乱子”乃至“闹革命”的可悲结局,改革开放就最终失败。如果说改革开放探索过程“得与失”的判断标准是“三个有利于”,那么改革开放最终结局“成与败”的判断标准则是“十个如果”。我们党20世纪50年代初创建社会主义制度时立下了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共同富裕道路的坚定誓言,20世纪70年代末发动改革开放时又作出了通过改革开放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郑重承诺,如果贫富差距拉大趋势得不到根本扭转、共同富裕的实现遥遥无期,我们党执政的合法性就会遭受极大损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能否成功将经受极大考验。

  3、圆中国梦,圆共富梦

  从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具有伟大梦想的民族,正是在追梦过程中,创造了悠久绵延的中国历史和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从夏代开始,中国进入了阶级分化、贫富悬殊的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漫长社会,自那以后,无数仁人志士和劳苦大众无不梦想建立一个人人平等、共享富贵的幸福社会,从对尧舜禹时代的美好想象到对“天下大同”的美妙设想和对“世外桃源”的美丽描绘,从以“等贵贱,均贫富”相号召的奋起斗争到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制度设计付诸实施,从《大同书》构想“去九界”的“太平世”到三民主义崇尚“博爱”的“天下为公”,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共同富裕梦想朴素而不懈的追求。然而,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

  近代以来,“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强化,共同构成中华民族摆脱瓜分豆剖、亡国灭种、人民陷于灾难深渊之严重危局,实现独立富强、雄踞于世的伟大梦想。这个梦想归结到最后,就是实现中国人民共同富裕,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梦”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里一表、高度一致,前者是中国梦的内在本质,后者是中国梦的外在表现。中国共产党人90多年来为民族复兴而奋斗,不可能恢复昔日那条曾留下过辉煌而早已日落西山的封建时代的古道,也不是简单地模仿国外资本主义那条早被少数发达国家抢占先机、独享霸权红利而又年久破损、危机重重的老路,而是开创一条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复兴之路的实质就是在实现共同富裕这个社会主义本质的全新基础上实现民族复兴。没有共同富裕为内在本质和牢固基础的民族复兴是靠不住的,贫富两极分化必然造成内斗和分裂、外侮和羸弱,内忧外患此伏彼起、相互交织,不可能实现真正持久的复兴。[!--empirenews.page--]

  近些年来,在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同时,出现了贫富差距过大的严重问题。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国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而贫富差距也最大的国家之一。邓小平所说的“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断凸显,有识之士和广大群众对共同富裕的呼声越发普遍和强烈,共同富裕“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的历史时刻正在走来。“共同富裕的问题已经非常急迫地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发展起来后遇到的问题比发展问题更难解决,所有这些问题集中到一点上,就是一个分好蛋糕的问题。目前贫富差距已经出现明显加大的趋势,各地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从根源上来说与之有关。世界各地出现的动荡,实际上也是因为贫富悬殊、两极分化所致。解决好共同富裕的问题,就是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心问题”。在这种客观态势面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把握新的历史脉搏,回应人民现实关切,抓住当前所有问题的“中心问题”,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释放亿万人民对共富梦想的追求所蕴藏的巨大正能量,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越发成为需要攻坚克难加以实现的现实梦想。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前步入文明时代和一百多年前发动救国革命以来,特别是九十多年前创建共产党、六十多年前建立新中国和三十多年前兴起改革开放以来,无不以共同富裕为伟大梦想。在当代中国,执政的党叫共产党,人民的国叫共和国,中国的梦叫共富梦。圆中华民族的梦,圆社会主义的梦,圆改革开放的梦,说到底就是圆中国人民的共富梦。(周维启)

精选精彩评论/登陆才可以发表评论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