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民权利 > 农民天地 > 共同富裕

聚力中国梦:劳有所得:共同富裕之梦

2017-05-31 A- A+

  从古先贤“权有无,均贫富”的圣王治世之道,到“货不藏己,力不为己”的大同理想,从“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草民流梦,到“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的庙堂情怀,千百年来,代以袭之的共富梦想,或曾左右摇摆误入歧路,绚丽欲放却亘古同一。

28.jpg

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从来就不是凌空虚蹈的感召,它绽放于坚实的大地之上,向着阳光的方向热烈生长。历经风霜,化育滋养,生生不息。

  时间进入新中国,当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喑哑年代遽而转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雏形初展,重要关口义无反顾的历史抉择,释放出无可比拟的创富活力。“中国第一商贩”年广久、农村改革策源地小岗村、“最著名农民”吴仁宝……民间先富试水,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时代先声交响,邓公南巡讲话,将“东方风来满眼春”的讯息传遍。一句“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动摇的原则”,在神州上空激越铿锵。

  “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邓小平同志的远见卓识,在21世纪的今天愈发显耀睿智的光芒。他的共同富裕理论体系,成为共产党人汲取营养的精神富矿。国家主席习近平系统阐释中国梦的3·17讲话中,在宣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之后,向国人发出“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的庄严昭告。这是风云激荡30年后的再出发,是时代车轮滚滚向前中绕不开的路径选择。

  实现中国梦,共同富裕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极。它检验梦想成色,也是改革开放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尺。中国梦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愿景如何抵达,由是而成摆在我们面前古老而全新的议题。

  30多年来,先富群体由民营企业家领衔,到向IT精英转变,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转型进发初露端倪,社会经济总量的蛋糕也随之越做越大。不过与这一进程极不相适应,先富—共富的理论模型,始终未能落地生根而化为生活的常青。取以宏观的视域省察,共同富裕当然离不开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演进,乃至一个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外部环境,但若寻幽探微,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对于工资性收入是主要甚至唯一收入形式的社会绝大多数劳动者,公平而正义的劳有所得,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最根本前提和必由之路。共同富裕虽非整齐划一的均富,富裕却定不能成为少数人的特权。让人人得以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人生才有共同出彩的机会,梦想才有共同成真的机会。

  过去若干年,着眼城乡、地区、行业间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基尼系数节节攀高的现实,分配政策的流变,业已清晰显露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的对治轨迹——城乡居民收入增幅明显,全覆盖的社会保障及救助体系初步建成,涉农补贴力度加强,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高,财政转移支付投入更多,扶贫力度逐年加大……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回应人民热切期待,前所未有地上升到顶层设计的高度。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社会的理想图景,正有望次第开启。

  劳动是创富的源泉。在收入分配的大格局中,初次分配意义上的劳有所得,是整个分配链条中最初步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民生之本,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理应给予当得其分的重视。虽说以税收手段为主的二次分配、慈善救助的三次分配都有再调节功用,力度却显见渐次衰减。劳动创造价值,劳有所得的意义已毋需过多阐释,“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早在他那本著名的《国富论》里就已论断,“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劳动价值的不变性,经由此解而朗朗昭然。对劳动价值的真实体认,让“提低、扩中、限高”的收入分配改革思路,有了赖以仰靠的理论基底。

  然而正谓“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在分配领域,情形亦然。劳动者收入长期占比偏低,劳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未能建立,过高的垄断性收入以及灰色收入、黑色收入等,都是逼仄而又不能无解的难题。“房氏家族”成员的陆续登场与倒伏,只是这系列难题中一个单向度的注脚。更多更广的分配公平诉求,于劳有所得的全民讨论中持续发酵……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当改革进入深水区,利益格局面临深刻调整,困境日益凸显,阻力成倍放大,确是不争事实。但越是困难重重的时刻,我们越须认识到“改革有风险,不改革就会有危险”,当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将改革推向深入并释放出更多的红利。人们有理由期待,公平吁求的声音必被倾听,社会公正的基石必将巍然伫立。那理想的盛景,便是劳动本无贵贱,劳动者原有尊严,“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精选精彩评论/登陆才可以发表评论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