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民权利 > 农民天地 > 贫困山区

贫困山区建设应该吸引退休人员

2017-06-05 A- A+

  学习杨善洲,践行杨善洲精神,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应尽的本份。在深入开展学习杨善洲精神的过程中,我们在深刻领会杨善洲同志“深入基层、公私分明、先人后己、淡泊名利、不占便宜”等优秀品质的同时,透过杨善洲同志历尽艰辛成功开辟大亮山林场的事迹,使我们领悟到:开辟大亮山林场,其实质就是进行新农村建设;在贫困山区建设新农村,应大量吸收退休人员的参与。

2.jpg

贫困山区

  一、大亮山林场是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缩影,在贫困山区建设新农村,应大力吸引退休人员回村参与

  通过认真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资料,我们从中了解到,杨善洲同志从宝山地委书记岗位上退休后,回到家乡,带领家乡村民开辟大亮山林场,为大亮山周边共有4个行政村解决1万多人的人畜饮水问题,6个行政村解决了公路交通问题,8个行政村解决了生产生活用电问题。村民人均产粮由原来的100公斤提高到450公斤,临近周边4个贫困村100多户贫困户开始脱贫致富。这些情况介绍加上连串的数据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大亮山林场是在退休人员杨善洲的带领下成功开辟的;二是开辟大亮林场使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加强,生产得以发展,人民生活宽裕起来了。对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这其实就是进行新农村建设。因此,在贫困山区建设新农村,应借鉴大亮山林场的经验,大力吸引退休人员回村参与。

  二、云南省盐津县部分乡镇“聘请退休人员参与社区工作”的经验证明:大力吸引退休人员回村参与新农村建设,能有力推进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云南省盐津县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系国家级贫困县之一。全县共有10乡镇,78个村,15个社区。盐津县的社区构成与城市社区的构成不同。城市社区全部由城镇居民人口组成,而盐津的社区均由城镇居民与其附近的农村村民共同组成。盐津县聘请退休人员参与社区工作是部分乡镇探索加强社区管理的有效尝试,此项工作起始于2006年的中和镇艾田社区,后盐井镇、普洱镇和牛寨乡也相接聘请退休人员参与社区工作。经了解,全县退休人员的基本情况及乡镇对退休人员参与社区工作的总体评价如下:

  (一)全县退休人员基本情况

  截止2010年12月31日,在盐津县退休的公务员和事业管理人员(含教师、医生、林业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水利技术人员等)共1605人(不含企业退休人员),其中公务员423人,占退休人员的26.35%;事业管理人员840人,占退休人员的52.33%。在1605名退休人员中,60岁以下的434人,占退休人员的27%。据不完全统计,自2006年以来,盐津县部分乡镇先后从公务员岗位退休的人员中聘任了8名,从事业管理人员岗位退休的人员中聘任了1名,共9名退休人员参与社区工作。其中3位任总支书兼社区主任,负责社区全面工作;4位任总支副书记,2位任总支委员。

  (二)乡镇对退休人员参与社区工作的总体评价

  1、知识较为全面,群众满意度高。各乡镇受聘的退休人员,工龄均在30年以上,有多岗工作经历,知识较为全面。受聘参与社区工作后不仅能完成社区交给的任务,而且能熟练解决或解答职责以外的社区居民要求解决或解答的问题,深得社区居民信任和拥护。

  2、熟悉社区情况,工作效率高。受聘的退休人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在社区有兄弟姊妹、亲戚朋友,对社区风土人情、经济发展等情况极为了解,工作经验丰富,能迅速适应工作。

  3、家庭负担少,安心社区工作。受聘的退休人员,生活上有退休工资作保障,子女均已成家立业,没有后顾之忧,加之见多识广,经历过许多风浪,思想情绪稳定,能安心社区工作。

  4、协调能力强,支持的单位多。受聘的退休人员,退休前在县域或乡镇的集镇工作,有多岗工作经历,在许多单位有自己的同事、朋友和熟人,参与社区工作后,到许多单位办事可谓轻车熟路,容易得到许多单位的理解与支持。

  如:退休人员黄德府,退休前先后任艾田乡党委书记、盐井镇党委书记和乡镇企业局长等职,2006年受聘为中和镇艾田社区总支书记兼社区主任。由于黄德府有多岗工作经历,加之子女早已成家立业,生活上有退休工资作保障,上任后,没有领取政府给予岗位补贴,将政府给予的补贴用于帮助社区贫困户购买良种和贴补办公经费的不足。工作中,他通过多方协调与努力,在当地群众及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筹措了大量资金,使集镇街面得以硬化,15.7公里村组公路得以修通,解决了200户、786人的饮水问题,并在社区大力发展油菜、生猪两大产业。由于他工作有方,不图名利,不仅使艾田社区的各方面工作得以极大发展,而且他工作中显著的成绩,得到了社区群众和上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先后被云南省授予道德模范提名奖,被中央组织部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

  综上所述,“聘请退休人员参与社区工作”虽系盐津的工作探索,但由此窥见一斑。从总体上讲:贫困山区的村与社区大同小异,工作方式方法相差无几。据不完全统计,在盐津县的1605名退休人员中,60岁以下的有434人,占退休人员的27%。目前只用了9名,占退休人员总数的0.5%,占60岁以下退休人员的2%。这足以说明,一方面,各地均有相当数量的退休人员闲置在社会;另一方面,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人才缺乏。因而,借鉴“聘请退休人员参与社区工作”的方式方法,大力吸引退休人员回村参与新农村建设,能极大地推进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向前发展。

  三、吸引退休人员参与新农村建设能弥补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诸多不足,是加速推进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举措

  透过杨善洲同志成功开辟大亮山林场的事迹,结合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盐津县聘请“退休人员参与社区工作”的经验表明:退休人员特有的优越条件能弥补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 吸引退休人员回村参与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能有效弥补人才缺乏的困难

  贫困山区由于受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经济发展与城市、集镇或平坝地区相比,差距甚大,加之生活条件艰苦,因而难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才极为缺乏。其主要表现是:

  一是本土科技人才留不住。绝大多数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知识及生产技能的农民因向往城市、集镇的生活和希望摆脱艰苦的生活环境而外出务工,致使本土人才大量流失。

  二是管理人才稳不住。在农村,有较强管理才能的人主要是村干部。可是,目前的村干部都是半脱产人员,工资不高,因而具有管理才能的村民多数不愿当村干部,想当村干部的人干不好村务工作。以致在工作中表现为:部分村干部将村务工作当作副业。导致的结果是:村干部变动频繁,进而使许多村务工作脱节,缺乏连续性。

  三是上级派来的人才靠不住。由上级派到农村指导新农村建设的干部因人地两生,加之通讯、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绝大多数不能长期吃、住在农村,以致多数村委会对他们寄予的期望是:为本村争取项目或办公经费。是否参与村务工作不重要。

  由于上述三方面原因,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人才极为缺乏。若借鉴“聘请退休人员参与社区工作”的方式搭建平台,为志愿回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退休人员提供方便,实现其建设家乡的愿望,那么,人才问题将得以缓解。因为杨善洲同志成功开辟大亮山林场和盐津县聘请“退休人员参与社区工作”所取得的经验足以证明,退休人员具有新农村建设的才能,只要他们愿意回村参与新农村建设,就能留得下身,安得下心,新农村建设人才缺乏的困难就解决了。

  (二)吸引退休人员回村参与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能弥补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与村民互不熟识,短时间难也有效沟通的不足,能真正搭起城镇与农村间的桥梁,使城镇支援乡村真正落到实处。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年青的指导员较多。他们要么来自城市、要么来自机关,总体来讲,不仅不熟悉当地情况,而且经验也不足,难也打开工作局面。可是,退休人员却不同,他们既熟悉农村情况,又熟悉城市情况,既有农村生产生活的经历,也亲历过城市、集镇的发展历程和生活方式,他们在农村有父母、兄妹、亲戚或朋友,在城市、集镇有领导、同事、熟人和朋友。相对地讲,他们对农村和城镇都是轻车熟路,他们是真正横跨于城镇――农村的桥梁。如果能吸引他们回到农村,参加新农村建设,通过他们的影响带动,他们在城市、集镇的领导、同事、亲人和朋友就会关心农村建设,支持新农村建设,这就使城市、集镇支援乡村的桥梁得以真正的搭建。杨善洲、黄德府得到有关单位的资金支持就能足以证明。

  (三) 吸引退休人员回村参与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有助于缓解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急于求成急躁情绪,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村民的素质。由于绝大多数贫困山区属于缺水、少电、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自然条件较差,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水平较低,远离经济发达地区的偏远地区。因此,要使贫困山区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新农村建设目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以致多数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只是大谈改厕、改水、道路建设、村庄规划及对村民住房实施“穿衣戴帽”式的“村容整洁”等等,对生产发展和乡风文明方面的内容谈得很少或根本不谈。究其原因,非常简单。因为这些穿衣戴帽式的村容整洁工作是硬件工作,只要领导或挂钩联系部门给钱,一、两年时间就做好了。而要使其“生产发展、乡风文明”难度实在太大了。因为“生产发展、乡风文明”取决于村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在短期内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并将村民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难度极大,因而在职的领导干部或挂钩单位绝大多数不愿意把自己拴在一、两个新农村建设点。加之,“乡风文明”属“软件”工作,象这种需要时间来经营或者难于量化、不容易看得见、摸得着和得到上级领导认可的“软件”工作,很少有人愿意做,以致多数领导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急于求成急躁情绪。若能吸引退休人员回村参与新农村建设,不仅有利于缓解新农村建设中急于求成的急躁情绪,而且有助于培育新型农民,从根本上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其主要理由如下:

  首先,退休人员是贫困山区的精英人才,吸引他们回村参与新农村建设,有助于降低培育新型农民的成本。退休人员,尤其是在公务员或从事事业管理岗位退休的人员,他们是贫困山区的精英,在当地村民中具有很强的感召力,是当地村民心中的偶像。可以肯定地说,他们走南闯北,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在各自的岗位上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若能将其吸引回村,发挥其特长,参与新农村建设,就能使广大村民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得到就地培训,从而大大减少有关部门培育新型农民及村民接受培训所需的成本。

  其次,退休人员思想成熟、情绪稳定,有助于克服新农村建设中急于求成的急躁情绪。绝大多数退休人员工龄都在30年以上,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亲身处理的事,越过的桥比许多山区村民见过的事、走的路还多。由于已经退休,自然知晓在仕途上没有发展空间,也就没有必要伤筯废神地做欺上瞒下,不利于本村长远发展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等方面的事。这有助于缓解部分领导干部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急于求成的急躁情绪。[!--empirenews.page--]

  最后,吸引退休人员回村参与新农村建设,有助于弥补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难也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不足,进而加速村民素质的提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虽大力提倡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要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可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以我省为例,云南省的现实状况是:在全省39.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中,山地约占84%;全省128个县(市、区)中,除昆明市的五华、盘龙两个城区外,山区比重都在70%以上,没有一个纯坝区县。在2008年国家重点贫困县名单中,我省有73个贫困县,占全省县区的57%。这就充分说明,我省绝大多数村属贫困山区,参与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干部及相应的工作人员毕竟有限,加之,贫困山区条件艰苦,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家中上有老、下有小,要做到长期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实在是太难了,可是,这种现象却极大的影响着农民素质的提高。若能吸引退休人员回村参与新农村建设,就能有效弥补这一不足。盐津县聘请“退休人员参与社区工作”的经验告诉我们:退休回村人员,不仅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具有农村生活经历,而且儿女早已成家立业,没有后顾之忧,加之在农村有兄弟姊妹、亲戚朋友,可以说是人熟、地熟、绝大多数都能得到当地农民的尊重。因而,只要他们愿意回村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可以说是人到地头熟,能长期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能经常与农民打交道。只要他们能经常同村民在一起,就能为村民传道授业解惑。久而久之,再通过一些培训措施,如:举办培训班,成立图书室,建立农业科技示范田等等,他们自身拥有的专业知识、管理经验、农村产业发展技术及在城市、集镇的生活技能等就能通过多种途径传授给村民,这就使村民的素质得以加速提高,并达到了培育新型农民的目的。

  四、吸引退休人员回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上述情况表明,吸引退休人员参与新农村建设,不仅可以弥补新农村建设中的诸多不足,而且能建起“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乡村”的桥梁,因而,特建议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搭建相应平台,积极吸引退休人员回村参与新农村建设。

  (一)认真调查摸底,切实掌握退休人员的现实状况。当前,虽各项各业均有退休人员,但由于城乡差距巨大,相当部分在农村生长的人员从各个岗位退休后,不愿回到农村。因而应认真摸底,切实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及其退休前的工作性质、文化程度、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等等,以便因人而异,用其所长。

  (二)以自愿为原则,将年富力强、能切实发挥作用的退休人员吸引回村参与新农村建设。由于贫困山区通讯、交通极为不便,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因而确定的对象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自愿;二是身体素质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三是能切实发挥其作用,也就是缺什么样的人才,就选择什么样的退休人员。如:缺农业技术人员,就重点选择从农业技术岗位上退休的人员;缺医生,就重点选择从医生岗位上退休的人员……等等。

  (三)积极为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退休人员发挥特长创造必要的条件。退休人员中有公务员、教师、医生及农业技术人员等等,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根据其特长,具备讲解能力的,在其家附近,人口相对集中的地点,修建小型简易广场或教室,为其提供讲堂。这既搭建了传播科技文化知识的平台,也为村民学习交流提供了场所;具备农业或林业科技经验的,可以为其提供必要的示范田、示范地等等。总之,尽力为其提供必要的条件,使其才智和潜能得以就地施展和发挥,以丰富当地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转变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改变当地的落后面貌。

  (四)制定优惠政策,激励退休人员回村参加新农村建设。当前,困扰新农村建设最大的难题是:很难找到既具有新农村建设才能,又能长期坚持在农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人才。据了解,有的贫困山区几年还见不到一次县级干部。这足以说明,要坚持在贫困山区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极不容易。因而吸引退休人员回村参与新农村建设应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如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等等。

  综上所述,大亮山林场的成功开辟和盐津县聘请“退休人员参与社区工作”的实践证明:大力吸引退休人员回村参与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切实可行的,而且有助于全面提升贫困山区村民的素质。

精选精彩评论/登陆才可以发表评论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